男,1929年出生,陜西省榆林市佳縣人,中共黨員。國家一級作曲家。曾為一百余部歌劇、話劇、戲曲譜寫音樂(含與人合作)。曾任陜西省戲曲研究院藝術研究室主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音協陜西分會常務理事,兼民族音樂委員會副主任。曾被選為中共陜西省第五、第六兩屆代表大會代表。1993年離休。陜西省喜秦傳統戲劇文化研究會發起人之一、第一屆理事、藝術顧問。
馬生采于1948年在中共綏德分區黨校學習中轉學到綏德師范文藝班;1949年調陜北文工團任演奏員;1950年入西北藝術學院音樂系學習。1952年在陜西省文工團與魏瑞祥等合作,譜寫歌劇音樂《小二黑結婚》。1953年陜西省文工團改建眉戶劇團后,開始從事戲曲音樂創作。與薛增祿等合作為《羅漢錢》《志愿軍的未婚妻》《迎春花開》等曲目譜寫音樂,對眉戶曲調進行了改革嘗試,采用了中西混合的管弦樂隊伴奏,受到陜西省文教廳的獎勵,1955年入陜西省戲曲劇院。多年來共譜寫歌劇、話劇、戲曲音樂90余部。《屠夫狀元》《杏花村》《萬家春》分別由西安電影制片廠、聯合國亞洲宣傳中心拍攝成電影藝術片。《愛與恨》《楊貴妃》《漂來的媳婦》《幫工與主人》等10多部劇目在省級以上重大演出中獲得音樂創作單項(多屬一等)獎,其中《愛與恨》獲1980年陜西省直屬劇團創作劇目會演音樂設計一等獎。《楊貴妃》獲1987年陜西省首屆藝術節作曲一等獎;《酒醉杏花村》獲作曲二等獎;《兩個女人和一個男人》獲中國現代戲研究會1988年年會演出音樂創作獎,獲1993年第八屆全國戲曲電視劇“蓬波”獎優秀音樂獎和1996年中國戲曲音樂第三屆“孔三傳”獎優秀作曲獎。他撰寫的一些有關研究和介紹眉戶碗碗腔等的文章,分別在陜西戲劇和中國大百科全書等書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