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從事聲樂、戲曲、話劇、廣播、曲藝等藝術的人統稱為“嗓音”工作者。“嗓音” 是我們每個人身上與生俱有的“樂器”,恐怕沒有哪種樂器能和人聲樂器的普及率、使用率相比,每個人只要能正常、健康地說話,應該說他就可以學唱。歌唱家的發聲器官的構造和普通人的嗓音構造沒有什么特殊區別,只是要使普通人的嗓音訓練成為職業藝術家的歌喉,除了憑借出類拔萃的音樂素質、文化修養和刻苦頑強的毅力外,我們把這個過程叫做“ 鑄造樂器”的過程,也可以說是學習如何使用樂器、并掌握其使用技術的過程。
當然,在學會使用“樂器”之前,首先要認識自己的樂器構成,從物理學和音響學角度分析,任何一件樂器都有它的“發聲系統”和“共鳴系統”,我們人類的“嗓音”也不例外,只是我們還有一一個不同于其他樂器的“系統”,那就是演奏樂器的源動力——呼吸系統。 每個學習聲樂藝術的人在接受訓練時,都應當是從呼吸訓練開始的。良好的呼吸就像是機車要發動之前,必須得加滿油一樣,一般來說,人日常生活中的呼吸,主要靠胸腔呼吸器官的運動就夠了,這種僅用來維持生命的呼吸運動比較淺,主要集中在上胸部。
不管怎么描述聲帶結構,其實,我們人類的生理構造都是大同小異的,而且在實際訓練和運用當中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它完全依靠我們的感覺、耳朵、審美去辦別和控制,更多地靠我們的審美追求支配,所以要想知道樂器演奏情況的好壞,一切都得從實際出發、從實踐中得來!再來談談人類“嗓音樂器”的共鳴系統。首先,仍然得從醫學的、解剖學的、科學的角度來認識人類“嗓音”的共鳴器官。所謂“共鳴器官”實際為人體呼吸器官的組成部分,這些互為相通的空腔形成呼吸的通道,人在歌唱時,利用呼吸通道中的空腔、將聲帶微弱的基音增響、產生共振,便形成了歌唱發聲的共鳴音響。
具體說:胸腔共鳴的實質是指大氣管與支氣管的共鳴作用,這些圓的管狀腔體,由于共鳴空間較大,適合低音區的音響在這里形成胸腔共鳴;咽腔共鳴器官分為三部分:鼻咽腔、喉咽腔和口咽腔,連接這三部分的肌肉壁,是由四層肌肉組織構成的,醫學上稱之為咽后壁,聲樂上稱之為“咽壁”,它對于共鳴音色的形成及其共鳴音響的反射,體現在具體訓練當中時,有著極其特殊的作用,歌唱者在學唱中要牢牢記住咽壁的位置及其感覺;口腔,既是語言器官又是共鳴腔體,同時又是傳送歌聲與語音的“喇叭口”,口腔中軟腭抬起或放下,在調節共鳴中的作用很大。
而舌頭肌肉的伸、縮、抬、放,不僅調節著語言,更調節著語言的共鳴音色;鼻腔,不僅對獲得鼻腔共鳴有重要意義,關鍵它還是語言歸韻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頭腔中,位于兩眉之間的空竇,由于其容積較小,所以容易幫助產生共鳴的高泛音音色,再加上頭腔中其他空竇的共鳴諧振,從而豐富了歌聲的音色,產生出優美動聽的藝術效果。以上闡述,主要是從物理學、音響學角度來認識聲樂藝術的“樂器性”,需要強調的是,每個人的“嗓音樂器”只有一個,要小心、健康、講究科學地使用它,盡量延長它的使用壽命,因為它一旦損壞了,是不可能修復到完好如初的。
樂器使用的好壞當然不僅僅依靠純物理的技術訓練,它的主導因素還包括心理因素、審美情趣、藝術修養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在實際訓練當中,幾大因素缺一不可, 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可能獨立存在的。可以說,聲樂的樂器性,是相同于世界上所有其他樂器的共性,然而聲樂藝術又有著無與倫比的個性,就是它的“語言性”,除了能發出優美。動聽的聲音外,它還有著如泣如訴、如詩如畫的歌詞,這是所有其他樂器不能比擬的。世界上任何一個歷史時期、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的歌曲都是有歌詞的。
無論雅俗、無論繁簡,都是通過歌詞來幫助表達思想感情、再配上優美的曲調,用以充分地、淋漓盡致地抒發情懷。也正是因為古今中外的語言習慣、方言風格、風土人情的不同,才形成了風格迥異、色彩斑斕的不同歌曲風格。聲樂課課堂上,學生在“唱”之前先練習“念”,無非是讓他們體會語言的語氣、口氣、情感等,更是通過體會語言的“生動性”,使感情在唱時表達地更加準確。
這時,我們還會有意外的收獲,那就是諸如一些高音問題 、音色問題都隨之也解決了,給了我們一個另辟蹊徑的感覺。換個角度說,一個歌唱者,如果只會炫耀歌唱技術而不懂得用生動的語言去表達人物豐富的感情世界,這種唱是不完美的,恰恰失掉了歌唱藝術的靈魂一人 的感情!因為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憑借語言,人們可以互相交換信息、交流思想、表達感情,使人類成為最有智慧的高級動物。
歌唱藝術中的語言是在人類生活語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不同風格的語言即有共性又有個性,我們有必要對歌唱藝術的語言表達規律及其發音方法進行具體研究,不同唱法的差別與不同的藝術風格、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語言特點”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也是由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審美觀點所決定。總之,一首好歌,應該是曲調好、詞兒也好,歌唱時就是要完成好“曲”和“詞兒”這兩項規定的任務,科學地運用嗓音把它們唱出來。
同時在唱旋律的過程中把話說清楚,要說得很有感情,實際上,聲樂藝術的訓練目的就是利用其樂器性把曲完成好、利用其語言性把詞兒表達好……當然有關聲樂藝術、嗓音的訓練方法,絕不是千篇一律的一種模式,嗓子的樂器性要服從所從事的那個行當的藝術風格和語言及音樂特點,歌唱者要學會如何掌握和調節嗓音的樂器性能,為其語言風格乃至音樂風格服務,因此,弄懂聲樂藝術的樂器性和語言性,是學好唱、念藝術的重要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