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季,今天的《百姓大舞臺》節目,迎來了已經快七十歲的展運華老師,可是你想象不到,看起來只有四十多歲的她,留一頭可愛時尚的短卷發,穿著靚麗的花裙子,走進直播間,神采奕奕,說起話來鏗鏘有力,極具感染力,可以把絲毫不懂秦腔的人瞬間帶入秦腔魅力之中。今天,她就和主持人博浩一起,為大家分享她的從藝之路和人生故事。
展運華愛秦腔得緣于母親,是母親給了她一副好嗓子和天生的模仿能力,以前母親愛聽戲,經常出入三大喜事一出一出的聽,后來沒條件聽戲了,就在地里干活時,常常晚上臨睡前她們幾個姐妹一本本的說秦腔。因為父親反對唱戲,展運華不敢明目張膽地跟母親學,只好在母親說戲和試唱時悄悄在心里記住故事歌詞和唱段。村里每年演戲,她都趴在臺下聽,常常隨著劇情,時哭時笑,引起了旁邊一位農村導演的注意,他讓展運華唱一段秦腔,她就有板有眼地演唱了《秦香蓮告狀》,演員們一下子全圍過來聽她唱,還不時發出贊嘆和喝彩聲。
就這樣她走上了秦腔的演唱舞臺,12歲她就開始和村里的男人演唱《藏舟》,因為個子矮,坐不上凳子,它就靠著凳子把坐著的戲份演完,她不記得在村里的舞臺唱了多少出戲,只記得,她愛唱大家愛聽。一次過年演《鍘美案》,她飾秦香蓮,手里牽的孩子就是她的大妹和二妹演的。
上學后,每逢學校有重大慶祝活動,她都會在臺上唱秦腔,也讓大家對她刮目相看,她參加全省歌詠比賽演唱的《黃水謠》得了第一名。展運華秦腔唱的好,在蒲城非常有名。一次音樂學院老師采風聽說了,把她叫來面試,她正值變聲期,以為自己發揮不好,但音樂學院很快給了她招生簡章,她就順利考上了西安音樂學院。
1968年,展運華以優秀的成績畢業于西安音樂學院,被分配到陜西省火線文工團,當時咸陽國棉七廠有個很大的文工團,缺一個獨唱演員和主持,也選中了她,還答應把她愛人一并調過去。1975年,她參加全國調演回來,在丈八溝,為吳桂賢及烏蘭夫等領導人演出獲得好評,省委書記李瑞山握著她的手夸她唱得不錯。1980年,展運華夫婦來到西安,成為陜西省藝術學校的老師,丈夫任視唱練耳老師,她任聲樂老師。
2009年,她接受陜西廣播電視臺《秦之聲》欄目組的邀請,成為該節目的特邀評委。當評委期間,她常常上午選手彩排時就去了,選手演唱時她迅速抓住對方的特點記錄下來,利用別人中午吃飯的時間,她則整理、豐富自己下午錄播時的點評內容。
之后,展運華迎來做評委的高峰,2009年歲末,她擔任陜西省文化廳和陜西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的“專業秦腔演員電視大獎賽評委”,2010年初擔任“陜西省業余秦腔大賽”和“殘疾人秦腔大賽評委”和“愛心奉獻”等榮譽稱號。之后,她多次擔任電視臺舉辦的專業和業余秦腔演員大賽評委,近幾年來,她一直在陜西陜臺五套舉辦的《秦聲飛揚》業余秦腔大獎賽上擔任評委,先后去過十一個縣市進行海選和比賽,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熱烈歡迎,還被親切的成為“展媽媽”。
展運華說,做評委雖然辛苦,但最令她開心的就是自己贏得了大家對她的信任與尊重,許多戲迷和她結成密友,不僅向她請教專業知識,甚至連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都說給她,天冷了,天熱了,戲迷都會打電話讓她保重身體,叮囑她不要太勞累。展運華說,這一生對她影響最大的就是秦腔,秦腔使她從人生的逆境悲苦中走出來,改變了她的命運,讓她在藝術上得到深造,幫她走出農村,得到今天的聲望......她感慨,秦腔是她的精神支柱,帶給她的快樂遠比安度晚年更有人生價值。
展運華老師雖然年歲已高,但擔當評委對業余演員的演唱一絲不茍、公平公正、可圈可點、妙語連篇的專業精彩點評使演員受益匪淺,提高了演員的演唱水平。她在點評和輔導中還對唱段的內容進行講解和親自示范表演,無論是念白、唱段還是身段,都是那樣干凈利落,為演員一句一句地研讀,每一個細節都做到念念不忘與有章可循,讓演員在這類唱段上的學習顯得益彰,困難都能得到解決,增加演員對秦腔知識面的擴展。這就是展老師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和毫無保留的傳授。
有一次,展運華老師在舞臺上為了安排工作,被地面上的水滑倒了,她起身不顧疼痛繼續點評。演員和觀眾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都說她這么大年齡了忘我的工作精神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大家流下了深情的眼淚。
世界上還有什么聲音比得上萬人空巷唱秦腔,高亢豪放,灑脫流暢,聲聲都在傳承著炎黃,曲曲都是民族的唱響。展運華老師為弘揚、傳承秦腔藝術嘔心瀝血,是戲迷們敬重的戲曲教育家和表演藝術家。
展運華老師,我們真誠地道一聲:您辛苦了!祝您身體健康,事業更上一層樓!
(2018文/上海戲曲學習協會)